当前位置:首页 >> 腋花玄参

中化集团打出智能制造组合拳助力化肥零增长海南紫麻

2023-06-07 18:20:17  绿岛农业网

中化集团打出智能制造组合拳助力化肥零增长

央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记者高艺宁)运用大数据测土配肥、实现智能设备一键订肥、远程遥控水肥滴灌…中化化肥提出的化肥智能制造及服务试点项目,以化肥生产方式的变革撬动农业产业供应链升级改造,让实现农资行业“制造中国”的中国梦不再遥远。

4月15日,中化集团携手农业部在安徽省明光市举行2016“中化情 三农梦”中化集团农业服务现场会暨农业部种植业司、中化化肥农企合作推进配方肥应用,助力化肥零增长交流会。记者跟随中化集团走进田里乡间,亲身体验智能制造给农民生产带来的巨变。

中化化肥总经理助理马跃在交流会上发言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交流会上,中化化肥总经理助理马跃介绍,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重要节点。为此,中化集团联手农业部深入合作,打出智能制造组合拳:通过推进“互联网 智能配肥”项目,加快化肥供给侧改革;设立农业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推广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转变施肥方式;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培育新型农民等,助力科学施肥和化肥零增长,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中化工作人员向农民推广高效肥料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互联网 智能配肥:推进科学施肥到田 降低化肥流通成本

数据显示,我国化肥年均施用量目前已突破6000万吨,农作物亩均用量是美国2.6倍、欧盟2.5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存在严重的施肥不均衡、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等现象。

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成本、浪费资源,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还将导致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受到影响。化肥行业亟需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在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政策指导下,变革传统配方肥生产和流通模式,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联合明光土肥站,优势互补,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互联网 智能配肥”的方式整合原料、信息、农化服务等跨界资源,打通“测配产供施”各环节单元,解决配方肥助力化肥零增长的主要矛盾。

工作人员讲解测土配方施肥公共平台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周海庭介绍,“智能配肥机 云端数据库 电商平台 农化服务平台”组成的智能农业服务平台是高效率满足农业生产对肥料定制化需求的肥料生产供应模式,是智能制造在化肥领域的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以作物为依托改进生产服务流程,通过集成农业大数据,实现种肥药配方、生产、施用以及农业综合服务的智能一体化,加快减量化施肥技术推广,推进科学施肥到田。

工作人员操作智能配肥机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打开手机app,找到田地所在位置,土壤有何特性,适合种啥作物,如何配肥,一目了然。通过一键下订单,农户坐在家里就可以进行定制化化肥购买。”在明光石坝农业服务中心,中化化肥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智能农业服务平台的操作流程。

中化化肥手机app测土下单流程

“过去化肥到农户的手中,需要经过省、市、县的层层代理商。”马跃介绍,运用新型智能农业服务平台,从原料到终端,配方肥直接供应到户,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相较以前,农民拿肥的成本降低了20%。

大配方小调整 实现精准”私人订制”

“以前的施肥是为‘土’施肥,现在可以实现精准地为‘作物’施肥,增加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周海庭告诉记者,智能农业服务平台通过连接云端数据库,基于云端数据库的积累,能够将土壤养分信息、作物营养配比与农户特征数据充分结合。

通过搜集和管理农户年龄段、同区域农户用肥情况与历史购买数据、购买习惯等,了解农户的主要特征,智能分析农户的实际需求,为农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农业投入品整体解决方案,真正实现私人定制服务。

“我们现在智能配肥的理念是大配方小调整。”周海庭介绍,通过智能农业服务平台实现的小配方生产模式,在县级大配方的基础上,再根据每个地块中具体的数据进行微调,使得配方更为精准。

中化集团生产的测土配方肥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 推动化肥减量增效

在古沛镇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一排排绿油油的瓜田长势喜人,一些枝蔓上已隐隐绰绰开出几多黄色的西瓜花。首次使用中化集团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农业大户钱女士对今年的作物收成似乎并不担心。

古沛镇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钱女士表示,年初中化集团相关专家向他们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先进经验。钱女士说,“长丰县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草莓每亩产量翻一番”的成功案例,让她对这一新型灌溉施肥技术满怀希冀。

瓜田里一些枝蔓上开出几朵西瓜花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运用手机等智能化设备和互联网可以远程控制肥料养分配比,控制水肥滴灌时间。”通过马跃的介绍,记者了解到水肥一体化系统是由农业物联网系统与高效灌溉系统相结合,从而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灌溉施肥及温室气候调控技术与管理的系统。

中化集团水肥一体化智能液体配肥系统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运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控制施肥供水,三小时可以灌溉200亩地。”马跃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节水50%-100%,在特殊干旱年份能提高作物产量50%以上。

马跃为农户讲解水肥一体化技术控制系统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过去粗放的传统灌溉模式高耗低效,水肥利用率很低。同时,因水肥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土地生产力降低、地下水位下降、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凸显。明光市古沛镇高王村村委会主任蒋道杭介绍,之前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每亩地每次需要消耗30-40公斤复合肥,浪费十分严重。“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一次一亩地只需消耗5-8公斤水溶肥。”

古沛镇高王村村委会主任蒋道杭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据了解,目前明光古沛镇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目前采用的是辣椒和西瓜间作方式,通过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作物需求少量多餐,减少浪费,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原先150亩地需要几十个工人进行日常管理,现在只需要7-8人。“蒋道杭说,水肥一体化技术还有效地节省了人工成本。此外,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降低了土壤和空气湿度,可使病虫害减少20%-30%,从而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扫除农民智能设备运用障碍

“从复合肥换成中化高效新型肥料,小麦亩产从之前的7、800斤涨到了1100斤。而每亩用肥成本却减少了好几十元。”产量上去了,成本却降了。使用中化配方肥带来的好处让石坝镇汪北村村民蒋宝安喜上眉梢。

据了解,中化集团目前推广的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

农户购买中化高效新型肥料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尝到甜头的蒋宝安也很想尝试中化集团的智能农业服务平台,无奈因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只好作罢。

马跃告诉记者,农户对智能设备及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障碍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为解决此类困难,中化集团除了发展农村职业代理人,帮不懂智能化设备的农民进行代购外,还致力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现代化技术培训工作。

马跃介绍,以明光新型种植户为主体,以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平台,以中化化肥农化服务技术为先锋,明光当地农委为依托,中化安徽分公司在明光古坝镇建立了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课程,主要面向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短期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推动农民向专业化发展。

水泥路沿石直销

法兰端面加工机

耐磨陶瓷片

楼体挂网字

四氟包覆垫厂家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